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广州解放75周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精心策划的“1949南下:从赣州到广州”展览。自2024年9月30日开展以来,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据记者观展了解杠杆炒股指软件,展览借助205件(套)实物展品、166张历史照片以及“赣州会议”“梅岭关会师”等沉浸式场景,全方位、立体地还原了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广州那段峥嵘的历史历程。
2025年3月16日,61位革命先辈的后代专程来到广州起义纪念馆参观展览。即便有人已多次参观,但仍被展览中的场景深深触动,展览的多个部分生动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秋毫无犯”的铁军作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革命后代们驻足凝视着展出的珍贵文物,一同追忆父辈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烈征程。
革命后人参观展览。(摄影:陈冰青 李冉)
“那些实物展品和历史照片,以及沉浸式场景,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历史的大门,让后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当年的艰难困苦。”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易西兵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一个故事,每一个场景都再现了一段历史,通过展览中的文物与场景,让年轻一辈能够直观地感知到广州解放的来之不易。座谈会上,易西兵以“三个深刻体会”精准概括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其一,通过展览中的文物与场景,让后人能够直观地体悟到广州解放的来之不易;其二,为不同代际之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加深大家对革命精神的认知;其三,能够收集到建设性的意见,推动展览持续迭代升级。
在座谈会上,革命后代们分享着父辈们的故事,年青一代认真地聆听着。这种代际之间的交流,让革命精神在传承中得到了深化。革命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具体的行动和品质。通过这些故事,年青一代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座谈会现场。(摄影:陈冰青 李冉)
“在广州解放后,父亲积极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他深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广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林和平(林西后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她父亲很少和她说工作上的事情,对自己更多的是言传身教,自己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在新时代继续为人民服务。”
“沙飞用他的镜头,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那段历史。” 展览中,王少军(沙飞后人)结合展览中珍贵的照片,追忆了其父亲用镜头记录革命历史的使命担当。这些影像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先辈们“用镜头为真理而战”的缩影。王少军表示,“父亲把摄影当作一种武器,用它来宣传革命思想,鼓舞士气。那些照片记录了革命战争中的点点滴滴,有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身影,有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场景,还有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这些珍贵的照片,是父亲对革命事业的无声见证,也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广州解放初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崩溃等。但先辈们没有退缩,他们迅速采取措施,加强军事接管,稳定社会秩序。随后,又积极推动经济建设,促进了广州的经济复苏。”王晓吟(王匡后人)表示,“广东革博这次的展览通过梳理广州解放这段历史,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广州解放后的发展历程和先辈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展览办得非常好。”她还特别强调,这次展览不止在策展的规划上很全面,在海报的设计也是别出心裁,通过广州地标建筑的视觉触发观众对广州解放的情感联结。
“革命没有消极牺牲,只有积极奋斗!”这是区梦觉当年许下的铮铮誓言,她用自己的一生做了最好的诠释,区梦觉的养女区惠风告诉记者,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不管是到农村下乡劳作,还是后来参加工作,自己总是冲在最前线,不怕苦不怕累,她要和区梦觉当年一样。
赠书仪式。(摄影:陈冰青 李冉)
这些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红色基因”在实物与革命后人的双重叙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正如陈芳芳(陈越平后人)所言:“展览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启迪——唯有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在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49南下:从赣州到广州”展览展期至4月13日,建议观众前往广州起义馆感受这场“可看、可读、可感”的红色文化盛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抽出时间,走进这个展览,去了解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力量。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 | 陈冰青 李冉
【本文责编】刘树强
【频道编辑】李卓华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杠杆炒股指软件
Powered by 配资安全的平台_全国安全配资平台_正规股票配资公司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